張永江 周鴻 劉韻秋 張愛民 郭云:和美鄉村建什么?如何建?

2023-02-17 11:21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科學內涵與建設策略


張永江 周鴻 劉韻秋 張愛民 郭云


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戰略部署,提出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黨中央在三農領域的重大政策創新,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又一重大舉措,是指導未來一段時間農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具有廣泛扎實的現實基礎,符合廣大農民的殷切期盼,需要進一步研究、謀劃、貫徹落實。


一、從四個方面把握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內涵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具有良好人居環境,能滿足農民物質消費需求和精神生活追求,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協調發展的農村,是美麗宜居鄉村的“升級版”。其中“和”更突出的提升是鄉村文化內核及精神風貌,體現出和諧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處;“美”更側重于建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代化鄉村,做到基本功能完備又保留鄉味鄉韻。

(一)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具有扎實基礎,是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鄉村振興的歷史進程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提出是逐步演進的,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努力建設美麗鄉村”,與美麗中國的理念相適應,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新部署?!秶窠洕蜕鐣l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專門部署“建設美麗宜居鄉村”,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開展美麗宜居村莊和美麗庭院示范創建活動”。經過多年的努力,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目前全國已建設5萬多個美麗宜居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色更加沉穩。黨的二十大是在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時期召開的大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提出,就是在以往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面向新發展階段做出的新部署,是政策繼承、實踐延續和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

(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符合鄉村未來發展趨勢,是把握規律主動擔當的順勢而為

當前,我國農村社會處于深刻變化和調整時期。在城鄉一體化的背景下,城鄉融合發展穩步推進,社會分工更加趨向高效率,部分農村出現一定的衰落現象,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空心化現象也一定程度在鄉村客觀存在。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提出,就是順應客觀規律,考慮不同類型、不同經濟水平、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需求、不同發展趨勢的鄉村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重點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足的短板,突破產業發展不平衡的瓶頸,強化鄉風文明建設,營造農民身份認同感的氛圍,促進鄰里鄉親和睦相處。

(三)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各要素環環相扣,是系統設計和整體謀劃的建設單元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內涵上包括“宜居”的因素、“宜業”的因素、“和美”的因素,需要統籌好鄉村建設行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富民鄉村產業發展,打造基本功能完備又保留鄉味鄉韻的宜居鄉村,重塑和諧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處的鄉村文化內核及精神風貌。因此,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一個整體的建設單元,相關建設內容應該是整體謀劃、全面推進,既要在以往建設基礎上升級換代、再創新高,又要適應各方需求補齊短板、強化弱項,不應互相割裂、有所偏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需要把握好各部分之間的對接關系,促進各個部分是統籌協調、相互支撐,形成系統化的提升,使農村真正的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

(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集中展示強農惠農政策的效力,是各方合力推進的平臺載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站在新的發展階段上,黨的二十大提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對于在農業、農村、農民這塊土壤的三農陣地,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應有之義,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就是對標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將各部門各條線出臺的強農惠農政策真正落實到鄉村、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為戰、分頭行動,在新的歷史階段逐步打造現代化的鄉村生活形態。
二、把握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五個基本點

在系統領會、準確把握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豐富內涵與外延的同時,應從建設的本質要求、鄉村特色和建設時序中,找準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切入口和突破口,把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為順應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關鍵舉措,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平臺抓手,作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切口,把握以下五個方面的基本點。

(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應以具備基本現代生活條件為主攻目標

對接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在點上突破。進一步建立健全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機制,在資金投入、要素配置、基本公共服務、人才配備等方面優先保障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發展,通過大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優化鄉村治理體系、豐富農民物質文化生活、開發鄉村多元價值,讓農民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幸福生活。

(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應以為農民而建、讓農民幸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為農民打造宜居宜業和美家園,持續改善鄉村風貌和人居環境、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培育文明鄉風,首先要尊重農民意愿,建設成什么樣,怎么建,要農民說了算,以滿足農民的物質精神需求為出發點,以宜居宜業和美為標準,目的是讓農民過上滿意的幸福生活。同時,注重農民參與,無論在規劃設計,還是項目實施、后期管護等各個環節,號召大量的農民尤其是年輕人積極參與建設鄉村,創造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人文條件,促進更多農村居民勤勞致富,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持續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三)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應以突出鄉味、鄉韻為特色所在

村莊集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于一體,村莊風貌各具特色。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能簡單照搬城市做法,不能千村一面。需要立足鄉村地域特征,與自然生態融為一體,統籌考慮產業發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務、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科學合理規劃農村生產生活的空間布局和設施建設;需要保留優秀傳統鄉土文化,賡續紅色文化,傳承農耕文明,保留民族特色等,發掘鄉村多元價值,推動鄉村自然資源增值,促進傳統鄉土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發展,讓鄉村文明展現出獨特魅力和時代風采。

(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應以統籌推進、分區施策為工作策略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應深刻理解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入領會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堅持頂層設計和統籌推進。整體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堅持上下銜接和分層推進。鄉村建設是個系統工程,一定做好頂層設計落實落細落地,分層分解責任,確定任務分工、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機制等,形成上下聯動、分級建設的良好局面。堅持因地制宜和分類推進??茖W把握農業農村發展的差異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穩扎穩打、久久為功,推進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五)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應以循序漸進、注重質量為基本態度

縱觀農業農村建設發展歷史進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是發展階段中的一種高級形態,鄉村建設是個長期過程,既要保持足夠的歷史耐心,做到循序漸進,從容推進;又要以時不我待的狀態,勤奮認真的作風,有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做到遵循規律,注重質量。堅持以發展的眼光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鄉村建設歷史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開拓創新。
三、聚焦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五個關鍵領域

當前,鄉村建設行動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全國95%以上的村莊已開展清潔行動,村莊環境基本實現干凈整潔有序;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改善,有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地見效,2021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931元,實際增長9.7%;各地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鄉村文明不斷煥發新氣象。但各地在鄉村建設過程中發展不平衡、群眾參與性不高、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不足,群眾精神文化比較匱乏、不良風氣和陳規陋習問題依然突出。這些問題必須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過程中逐步加以解決,一方面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讓農村具備更好生產生活條件,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農民群眾的精神追求、外化為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一)強化基礎條件建設,鋪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底          色

一是城鄉互通,堅持城鄉共建共享、融合發展,不斷縮小城鄉之間公共基礎設施發展差距。二是鄉村為先。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推進鄉村水利、公路、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養老、體育、文化等公共服務場所建設,著力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往自然村(組)覆蓋、往戶延伸。三是建管并重。健全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建立管護公示制度,不斷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切實把公共基礎設施建好、用好、管好、維護好,確保設施發揮實效。

(二)強化公共服務便民,提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成色

一是普及普惠。加快建立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由注重機構行政區域覆蓋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務覆蓋轉變。二是聚焦短板。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基礎性、兜底性、普惠性公共服務事項,進一步優化投入、夯實基礎、補齊短板,持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三是村級綜合。加強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全面梳理和公開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制定村級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及代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優化公共服務職能,創新服務方式,依法簡化行政執法辦事流程。

(三)強化人居環境改善,增添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亮色

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堅持“有序推進、分類推進、因地制宜推進”原則,以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分區域、分步驟、分階段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改善村莊公共環境。明確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產權歸屬,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村莊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

(四)強化鄉風文明建設,凸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特色

一是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先安排建設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文化設施,把文化惠民項目與農民群眾文化需求更好地對接起來,做到真正有用。二是尊重村民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加強農耕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傳承,推進鄉村文化禮堂、文化廣場、鄉村戲臺、非遺傳習場所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活動,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融入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建強基層宣傳文化隊伍,發揮村規民約、家庭家教家風作用,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四是探索運用政府購買、市場機制、社會捐助等多種形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逐步增加農村文化資源總量,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

(五)強化鄉村有效治理,穩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本色

強化黨的領導,持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基層工作的核心力量,在創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過程中,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創新多種形式,采取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村民理事會等治理方式和載體,引導農民全程參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強化穩定平安,持續深化農村掃黑除惡斗爭,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鄉村建設,構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平安穩定。
四、近期開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四個著力點

近期重點應在研究謀劃、統籌推進、政策下沉、發動群眾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在研究謀劃上下功夫,確保鄉村建設不走偏不變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深入學習、深刻理解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科學內涵,準確把握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圍繞環境優美、生活宜居、富裕富足、鄉風文明等方面標準指標,明確相應建設主體、發展路徑、考核評價方式等內容,盡快形成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同時,在建設過程應充分發揮各地創造性、主動性,持續跟蹤各地鄉村發展現狀及特點、存在問題,選樹一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創建示范典型,謀劃一批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政策措施。

(二)在統籌推進上下功夫,推動各項舉措落細落實落到位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既涉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及服務升級,也涉及農村產業發展壯大、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是一項系統工程,村莊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村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要統籌好鄉村建設行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富民鄉村產業發展的關系,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重點領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基本功能完備又保留鄉味鄉韻的宜居鄉村;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以產業發展持續推動農民增收;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創新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活動,重塑和諧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處的鄉村文化內核及精神風貌。

(三)在政策下沉上下功夫,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

當前,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精神文化需要與農村各類資源要素配置不足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嚴重制約著鄉村高質量發展。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政策導向,搭建起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農村,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農村,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農村,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農村。整合梳理各行業領域支持鄉村發展事項,推動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方面政策集成、項目集中、要素集聚,打通政策痛點堵點難點,形成推進鄉村建設的工作合力。擴大鄉村建設投資力度,引導產業鏈條、政務服務、公共文化服務、金融服務等向農村延伸,實現農村從干凈整潔向宜居、宜業、和美拓展,不斷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在發動群眾上下功夫,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良好氛圍

農民群眾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受益者,更是鄉村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監督者。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集體經濟組織作用,積極宣傳農民、組織農民、發動農民,引導農民全程參與鄉村建設,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完善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程序和方法,推廣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和積分管理制度,在政策謀劃、項目建管等方面不斷激發農民主動參與意愿,保障農民參與決策權。鼓勵引導廣大民營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發揮企業在發展鄉村產業方面的優勢、社會組織在推進鄉村善治方面的優勢、村民個人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的優勢,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供強大的人才資源和物質支撐,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五、當前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四個建議


(一)國家層面建立一個統籌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協作機制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涵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為更好統籌推進該項工作,建議在國家層面建立聯席會議機制,根據工作需要不定期召開全體或部分單位聯絡員會議,加強各成員單位之間的溝通、協作、交流,以及對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共同進行研究解決,以形成分工負責、相互配合、交流溝通、協調一致的工作格局。

(二)組織一批深入基層、實踐和群眾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調研

調研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建議組織開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相關調研,通過調研了解各地實踐現狀做法、梳理經驗不足,再進一步歸納總結、提煉提升,從而把握全國發展現狀、存在主要問題、面臨的機遇挑戰、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服務決策。

(三)開展一批突出務實、管用并好用的高層次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研究

組織國內各委研究單位、大專院校、知名專家,圍繞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內涵、外延、理論依據等內容;開展分領域、分行業、分階段、分步驟研究,研機析理、研尋經驗、研析規律;究其根源、究其實質、究其對策,進而提出務實、管用、好用建議,進而出臺政策,系統性破解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進過程難題的。

(四)設立一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專項

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為公共財政投入重點,探索支農資金統籌使用、土地出讓收益計提、建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基金等政策,在資金來源上,采取中央財政切出一塊、現有項目明確一定比例資金等方面給予籌集。發揮公共財政在管護投入中的主導作用。同時,增加財政貼息,擴大政策性貸款規模,加強對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金融支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民間資本投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進經營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市場融資,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鄉村基礎設施管護。


產業策劃與城鎮、旅游規劃設計專家
農旅文養與鄉村振興產業咨詢服務商

聯系電話:028-85108737
手機號碼:18980853177
聯系郵箱:228536911@qq.com
地址/Add:成都市成華區航天路57號